国恒认证检测(广东)有限公司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CEO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人才招聘
业务范围
企业相册
荣誉资质
证书查询
证书信息查询
培训信息查询
审核员专区
审核员资质查询
审核员登录
审核员专区动态
在线功能
申请认证
监督管理
在线客服
公开文件
体系认证
法律法规
分支机构
分部中心
办事中心
联系我们
公开文件
体系认证
法律法规
 
天气信息
 
学习园地
荐读 | 企业节能诊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节能诊断的背景

碳中和日益成为全球新政治认同和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手段的情况下,我国工业将加快节能减排改造。工业节能诊断即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有力抓手之一。为支持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按照《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要求,工信部于2019516日印发了关于《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遵循企业自愿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工作。每年对3000家以上重点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培育壮大一批节能诊断服务市场化组织,制定一批重点行业节能诊断标准,努力构建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诊断服务体系。

2019715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地区实际,制定2019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计划,确定节能诊断服务的企业数量、行业领域,并推荐一批节能诊断服务市场化组织;工信部将根据各地区年度工作计划及推荐的节能诊断服务市场化组织,确定各地区拟纳入国家重点诊断的企业数量,通过招标确定提供国家重点诊断服务的市场化组织。

20205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2020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计划;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面向本行业企业或下属单位,组织开展针对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的节能诊断服务。

2019年,各行业各地区的200多家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总计为4400余家行业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涉及能源消费总量约4.65亿吨标准煤,累计提出节能改造措施建议7930项,预期节能量约1400万吨标准煤,平均节能率约3.0%

经过20192020年工信部节能诊断工作的开展,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已为超过15000家企业进行了节能诊断,提出的节能技改措施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节能降耗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企业节能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能源利用

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项目运行过程能源计量不完善,能量分配不合理;余热余能未进行回收利用;设备选型不合理,存在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情况;节能型设备应用比例仍待提高,很多企业采购设备时节能未能作为参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主动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为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

能源效率

企业在能源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能源利用效率低,未与国家能耗限额、行业平均及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评估,甚至部分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不了解国家能耗标准和行业能耗标准,企业不能有效判断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改进的方向;

2)对于重点用能设备,没有进行能效检测,不能有效识别设备的能效水平及实际运行效果;

3)存在落后或者淘汰的电机,对于能源效率低下的电机,未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对于淘汰类的电机,仍在运行中,造成能耗效率低下。

能源管理

企业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齐全;

2)能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按照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等标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3)能源计量器具不完备,没有按照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规范的要求配合齐全的计量器具;

4)没有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企业能耗数据采集和监测情况不完备,企业数字化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5)对节能宣传、培训等工作不够重视,人员的上岗培训及日常节能培训缺失。

节能改造的主要措施

管理节能

建议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组建能源管理团队,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加强能源考核,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建立相应的能源奖惩制度,做到节能制度健全,有据可依;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针对能源管理关键岗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

结构节能

优化企业能源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能源的使用;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合格产成品率,提高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值。

技术节能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主要通过系统优化运行、用能设备变频改造,淘汰落后电机,更换高效电机;余热回收利用;完善企业计量器具配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技术手段进行技术节能。

比如,针对发电企业普遍存在的凝汽器结垢清洗的问题,向企业推广应用凝汽器在线螺旋纽带清洗的节能技术,实施改造后,在有效提高换热管清洗效果的基础上强化了凝汽器的换热器效果,同等条件下提高了凝汽器的真空度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降低了发电煤耗,一般情况下机组发电煤耗可降低2.0g/kW·h以上;针对制造企业的空压机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建议采用压缩空气系统优化改造节能技术,通过优化站房布局、置换低效设备、稳定输出压力、改善净化质量等措施,建设能源智慧利用的新型空压站。据测算,上述改造实施后,可节能30%左右。

节能诊断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不配合,对节能诊断工作存疑

1)不愿意透露企业的实际能耗水平和淘汰设备设施情况。前期企业对节能监察接触较多,对公益性节能诊断接触较少,一些企业存在对索要资料的抵触,客观造成诊断时间浪费和效果减弱。比如,企业担心上报统计部门产值和能源不匹配,会给企业带来消极因素;企业担心存在淘汰、落后类的机电设备等被查;还有企业自认为是最新式的生产用能系统,新进采购的设备不存在节能问题,但是往往遗漏了耗能设备能效等级和整体系统节能优化。

2)以保密为由,不提供数据。

3)企业对节能诊断建议不重视。企业认为公益节能诊断是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因此不愿意给出企业的实际能源消耗,大概给出一个能源实物消耗量即可,另外企业不希望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去生产区实地查看,怕现场看到一些落后机电设备拍照留存,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弱,缺乏专业人员对能源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大部分企业仍然缺乏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来管理能源,且对智能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的效果存疑,将能源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主观意愿较低。对于政府部门出资搭建的能源在线监控系统,未主动参与到系统搭建过程中,导致搭建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未能深度融合,无法实现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提升。

节能技改的市场化手段使用不多

大部分企业对能源托管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的节能改造手段不熟悉,存在较大疑问,对自身能效问题还存在依靠政府资金支持解决,盼资金多于盼技术,对节能的前端治理和能源替代认识不清,寄希望于用末端治理的手段解决源头上设备选型不合理、设备能效低的问题。

节能技改的主动性不强

企业对于节能的主观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企业尚未将节能提高到安全、环保等工作的高度,重视程度仍需提高。对于能效低、节能改造空间大的设备和技术没有主动改造的积极性,认为保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环保排放达标才是关乎企业生存的首要问题。

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通过诊断过程发现,企业的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能源管理人员不懂企业生产工艺,不懂能源管理体系,并不具备能源管理的能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因能源管理要求严格程度不同,企业能效水平亦有较大差异,节能奖惩措施很多只留存在纸面上,未能落到实处,企业全员节能意识的建立工作任重而道远。

节能诊断建议

搭建专家诊断平台

通过诊断过程发现,企业更乐于接受有公信力的行业专家对其能源利用过程进行诊断。用能企业与技术提供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用能企业和技术提供单位都希望有一个具备公信力的交流平台供双方进行对等的技术交流,通过有效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达到为用能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故笔者建议,以行业专家为技术支撑,搭建企业与技术单位的交流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加强企业的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企业能管水平

建议加强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掌握,能够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政策要求积极做出反应,将政策理论转化为指导企业实际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普及推广

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是节能降耗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对行业的现有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受其视野局限,对大部分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跨行业的先进技术了解有限;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单位,则不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两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桥梁。笔者建议,通过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等形式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让企业有机会接触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让新产品、新技术能迅速投入实际应用,缩短其成熟应用所需周期。

能效对标和领跑

根据现场节能诊断的结果,建议后续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可以根据行业不同批次开展,相同行业的企业或生产产品相同的企业同时开展节能诊断,便于同类型企业之间相互对比、便于能耗对标,通过对比发现优点和不足。

诊断资金扶持

建议对国家重点奖励和地方自主开展的节能诊断服务工作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节能诊断建议的落实情况与其他补贴政策相结合。这样也可以调动企业落实节能诊断建议的积极性和节能诊断机构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积极性。

后续工作的跟踪

通过现场的诊断工作,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提出了针对企业的节能技改措施,但是后续措施的实施没有一定的监管,对节能的补贴没有响应的政策,企业缺乏积极主动性。建议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建立节能诊断措施采纳情况的跟踪落实机制,加大对后续工作的跟踪力度。不能让节能诊断成为一种形式。

结论

中国提出的“30.60”目标必将会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主要碳排放源的工业领域,将迎来长期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节能诊断工作作为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已在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应将工业节能诊断转变为定期诊断,不断挖掘新的节能空间,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同时,节能诊断工作应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将节能潜力转化为节能降本增效的实际效益。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3年第3

【上一篇】用工匠精神推动质量管理
【下一篇】【体系文件】一文读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CEO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人才招聘
业务范围
证书查询
证书信息查询
培训信息查询
在线功能
申请认证
监督管理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地址:东莞市樟木头镇樟罗社区西城路长虹百荟花园22幢办公1211
联系电话:0769-87133989
公司邮箱:market@aemsglobal.com
了解更多
版权所有©国恒认证检测(广东)有限公司  制作与维护:星河东莞网站建设  企业邮箱  粤ICP备18146035号-1